FBE-20-logo-ol-01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院徽及标语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Beta Gamma Sigma 香港大学分会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学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EMBA Global Asia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研究焦点
          • 知识转移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学院通讯
        • 媒体库
        • 社交媒体平台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 English
  • 繁
Type To Search
FBE-20-logo-ol-01

Type To Search

  • 港大经管学院
        •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港大经管学院是一所扎根亚洲、面向国际的顶尖商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院徽及标语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Beta Gamma Sigma 香港大学分会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设施
  • 课程
        • 课程 课程
        • 我们致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培育人才。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学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EMBA Global Asia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团队
        • 学院团队 学院团队
        • 国际化的教职员团队,积极推动课程发展,提供优质教育。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研究 研究
        • 引领知识创造的前沿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研究焦点
          • 知识转移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活动
  • 媒体
        • 媒体 媒体
        • 促进知识交流,分享独到的见解及构思,启发社会大众。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学院通讯
        • 媒体库
        • 社交媒体平台
  • 就业及工作
        • 就业及工作 就业及工作
        • 加强与企业及伙伴的合作,携手培育专业人才。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FBE-20-logo-ol-01
  • 港大经管学院
    • 概览
      • 院长寄语
      • 愿景及使命
      • 院徽及标语
      • 里程碑
      • 合作伙伴及环球联系
      • Beta Gamma Sigma 香港大学分会
      • 排名及认证
      • 企业合作
    • 学院领导
      • 学院领导
      • 国际顾问委员会
    • 设施
    • 联络我们
    • 内联网
  • 课程
    • 总览
    • 本科生课程
    • 硕士课程
      • 会计学硕士
      • 经济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
      • 金融学硕士(金融科技)
      • 环球管理学硕士
      • 理科碩士﹙商業分析﹚
      • 理科硕士﹙市场营销学﹚
    • 工商管理学硕士及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课程
      • 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学硕士(国际)
      • EMBA Global Asia
      •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学硕士
    • 工商管理學博士課程
    • 哲學博士課程
    • 高層管理教育
  • 团队
    • 教学人员
    • 博士后研究员
    • 助教/教学助理
    • 研究生
    • 行政人员
  • 研究
    • 思维领导
      • 学术论文
      • 研究焦点
      • 知识转移
      •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 媒体报导
    • 学科专业
    • 学院团队
    • 研究资助
    • 学术活动
      • 陈坤耀杰出学人讲座系列
    • 研究中心
    • 香港宏观经济预测
    • 香港大学知识交流
    • 香港大学学术库
  • 活动
  • 媒体
    • 学院消息
    • 媒体报导
    • 新闻稿
    • 学院通讯
    • 媒体库
    • 社交媒体平台
  • 就业及工作
    • 招聘人才
    • 学生就业发展
    • 工作机会
      • 教员招聘
      • 香港大学招聘网站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主页 研究 思维领导 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双循环下香港青年事业发展新机会

双循环下香港青年事业发展新机会

10 Feb 2021
Share on Twitter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WhatsAppShare on LinkedInShare on Email

过去两年来,香港经历了内外环境巨变。社会运动影响下,本港经济持续低迷,加上中美贸易谈判曲折、新冠肺炎疫情冲击 、世界经济下行,无疑令本地困局雪上加霜。失业人数不断攀升,青年失业率更远高于其他年龄组别。若要走出逆境,年轻一代需要多元发展,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好为他们开辟一条发展的新跑道。

《香港青年就业及大湾区发展指数2020》于去年年底公布,这是香港大学继2018年再度参与有关调查研究。 2020年调研共收集1370份有效问卷,其中香港特区问卷1009份,广东省问卷361份;并包括香港青年的焦点小组访谈和不同业界人士的深度访谈。笔者与研究团队的成员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借此了解青年人(介乎15至39岁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的就业情况,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就业的选择,以及到大湾区发展的意愿,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青年就业现况

香港青年失业率在不同行业有显著分别,在香港问卷中,社会及个人服务业的青年失业率高达8.5%,而金融及保险业的青年失业率仅为1%,这可能因各行业受疫情冲击的程度不同所致。

即使在职青年同样对未来的就业情况表示担忧,超过四成在职者曾经历或担心减薪、降职、失业。逾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今后一年香港就业或经济情况会恶化,表示乐观者则少于一成半。笔者推断,悲观预期将会导致他们减少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有损内部消费,窒碍经济复苏。近六成受访者不满意特区政府在改善经济、纾缓失业方面的表现,笔者猜测这亦与青年担忧经济前景和工作稳定性相关。

针对振兴本港经济,受访青年最希望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支出、刺激和鼓励本地消费,达到稳定经济的效果。超过七成受访者期盼政府再向全民派发现金或消费券,鼓励市民消费。近六成青年希望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建立「旅游气泡」,恢复国际商贸交流及旅游业活动;仅三成受访者支持与内地通关。然而广东省问卷的结果则相反,65%的受访者认为与内地政府协调,推行两地互认的健康码,恢复通关最有助于振兴香港经济。两地问卷的受访者一致认为,资助待业的青年求学深造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亦有利于重振经济。

青年就业选择

在薪酬福利水平相同的情况下,受访者最看重工作与生活平衡,逾八成青年关心晋升机会或发展前景,不到五成受访者关注雇主的政见理念。创科产业、高新技术、商业分析及金融科技工作最受香港青年欢迎,高达近四成受访者认为这类工作有吸引力。此外,半数受访者考虑在香港与内地以外的亚洲地区就业,而两成受访者希望前往内地发展。有意离港发展的受访者主要关注民生因素,即「收入水平高」、「生活成本低」。

赴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意愿

至于香港青年对前赴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看法,香港问卷中,22%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显然低于研究团队在2018年发布的《香港青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指数》中36%的比率。不愿意的比例则从2018年的三成上升到五成。但是调研也发现,在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青年中,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比2018年更愿意。在广东省问卷中,65%的受访者相比两年前,更愿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

通过对香港青年就业选择的调查和深度访谈,笔者认为两地目前依然存在的薪酬水平差异,是很多香港青年不愿意前往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尽管如此,香港青年还是认为大湾区内地城市有很多发展优势,近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内地生活成本低、工作机会多、薪酬增长速度快、楼价低、晋升机会多、行业选择多,可以克服薪酬偏低的障碍。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中最受香港青年欢迎的行业仍是创科产业、高新技术、商业分析及金融科技。

青年外闯所需助力

此外,研究亦发现受访香港青年希望得到的政策支持,主要在于下列四大范畴。

第一,就业及创业支援。内地薪酬水平低于香港是青年却步的重要因素,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在一定期间内适度补贴两地收入差距,使企业愿意以高于内地平均标准的工资聘请香港青年,并提升对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者的资助力度。

政府还应加大投入服务港人的机构和网站,为有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就业、创业、学习及生活的青年提供一站式服务和资讯。

在香港和广东省问卷中,分别有大约四成和六成的受访者希望获受资助的职业培训。笔者建议有关机构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职业培训学校(类似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资助青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及帮助青年找工作;并鼓励有意在创科行业就业或创业的香港青年参加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科训练营。

第二是住房。在适应新环境及找工作上,45%的香港问卷受访者认为提供住房津贴或公屋单位最有促进作用。 63%的广东省问卷受访者对此措施表示支持。笔者亦赞同特区政府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修建公屋,并打造类似「香港城」的社区,提供一定期限的住宿补助,鼓励居于社区的青年交流就业资讯。

第三为医疗。香港问卷中,42%的受访青年希望获得医疗津贴,或者香港医院能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院;广东省问卷更有69%的受访者有此需求。笔者建议特区政府推动香港医疗机构在大湾区内地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以提供与本港同等水准的医疗服务;并推出医疗保险互联互通机制。

第四,交通方面,43%香港問卷和70%廣東省問卷的受訪者希望獲得來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和香港的交通津貼。當局不妨考慮推出高鐵、跨境巴士和火車的套票。

内外循环各有天地

中国「双循环」战略下,香港将成为重要支点和连接点,年青人应把握历史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香港青年大致分为愿意去内地和有意在本港或海外发展两类,打算现时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或对此持开放态度的青年,可以参与经济内循环。诚如行政长官在2020年《施政报告》指出,「以香港的经济和市场规模,青年人的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双位数字一段时间」,而「有70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却十分巨大,能为香港青年人提供事业发展机会」。特区政府可在刚出台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及「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的基础上,制订更多便利措施,帮助香港青年迈出往外闯的第一步,并将其在本港享受的福利转移到大湾区内地城市。至于希望留港或前往海外发展的青年,则可参与经济外循环,特区政府也应鼓励支持,落实就业支援政策。青年人是社会未来的栋梁,协助他们就业,有助于香港早日重振经济,增强长远发展的竞争力。

 

陶志刚 港大经管学院汇丰基金教授(环球经济与企业策略)

(本文同时于二零二一年二月十日载于《信报》「龙虎山下」专栏。)

回顾中美贸易战3 Feb 2021
主权财富基金和如何提高财政储备收益17 Feb 2021

Trending

社会主义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社会主义是如何来到中国的
Dr. Stephen Y CHIU
自从国安法通过以来,香港特区进入了一国两制2.0阶段,香港人有需要进一步认识国情,现在中国实施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追本溯源,究竟社会主义如何来到中国?
21 Apr 2021
教学人员
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 An economic philosophy that has impacted HK for half a century
影响香港半世纪的积极不干预经济哲学
Prof. Heiwai TANG
已故港英政府财政司郭伯伟所倡议的不干预政策(non-interventionism),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一直被奉为香港经济政策的核心价值,至今已逾半个世纪。他任内曾反对为莘莘学子提供免费教育,更反对政府对经济作详细统计及研究,以免政府基于数据而对经济作出干预!这种今天看来显得极端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方针,却因七十年代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广被视为最适用于香港这个开放型小经济体。
14 Apr 2021
教学人员
Zhigang Tao
About Author
Prof. Zhigang TAO

Associate Dean (Human Resources)

关键字
大湾区
经济
青年就业
我想了解更多学院的最新消息和活动资讯
HKU Business School
Contact Us
LinkedIn WeChat Instagram Facebook Weibo Twitter YouTube

©2020, HKU Business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 | Privacy Policy

BACK TO TOP